關於我們
使徒信經
𠊎信上帝 全能个阿爸 創造天地个主
𠊎信耶穌基督 上帝个獨生子 𠊎等个主
對聖靈投胎 從童貞女馬利亞出世
在總督彼拉多任內受難 釘在十字架頂
死 埋葬 落陰間 第三日對死人中復活 升天
坐在全能个天父上帝个正片
將來愛對天頂降臨 來審判生人佬死人
𠊎信聖靈 𠊎信聖又公同个教會
𠊎信聖徒相通 𠊎信罪得赦免
𠊎信身體个復活 𠊎信永遠个生命 阿們
崇真會信仰
※此信仰條文乃根據《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那修信經》、《奧斯堡信條》及《海德堡教義問答》所製定。本文摘自香港崇真會。
崇真會教制
一般教會體制分別有四種:「主教制」、「教皇制」、「公理制」與「長老制」。崇真會是採用「長老制」而非一般信義宗教會所採納的「主教制」。我們崇真教會的組織乃是長老制,即改革宗教會的體制。然而純粹的信義宗教會,基本上則屬於「主教制」。崇真會所以採取長老制,乃是因為巴色母會素來都不強調「宗派」信仰。由實際情形而決定採取最適合於當地信徒的教會體制。
由於他們當時認為長老制的組織最適合客家教會,因此便採用了長老制。「長老制」是一個讓平信徒與教牧人員在治理教會方面共同負責的教制,同時也使各地方教會彼此之間能夠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收合作互助的果效。
崇真會的信仰,基本上都與信義宗各教會相同(推崇聖經、因信稱義、看重聖禮),在教會的體制和禮拜儀式上則與信義宗教會有很大的差別,崇真會更加接近改革宗。崇真會的教制是信徒、長老與教牧的結合,有法例為基礎,有不斷修訂的會章,以保持活力,可以說是「長老宗」、「公理宗」的混合體,但其中最重要的乃是持守聖經原則。
歷史崇真
簡介:
崇真會前身是AD1815年成立的巴色會(譯自原名The Basel Mission),巴色會係由一批德國、瑞士等國信徒在巴色城成立之宣教差會,屬於基督教新教差會,不屬任何教派,最初稱德國差會(The German Missionary Society),後來改名爲巴色福音差會(the Basel Evangelical Missionary Society),最後定名為「巴色會」(The Basel Mission)。取名『巴色』是從瑞士巴色差會總部所在地巴色城(按:巴色,是現今瑞士第三大城「巴塞爾」(Basel;巴色今譯巴塞爾,現為其巴色差會總部會址)在19世紀的中文譯稱,橫跨萊茵河兩岸,位在德國、瑞士、法國交界處)而命名。該會1815年成立後同時差遣宣教士至各國傳道。1847年起差派宣教士到大陸傳福音,傳福音的工作包括建立教會,開辦醫院及學校。其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巴色會將教會及學校的管治權移交華人信徒,正式將客家福音工作交棒給華人,隨即在1924年改為「崇真會」(崇真會的命名,取其“崇拜真神,崇奉真理”之意義)。香港崇真會及台灣崇真會,皆是以客家社群為主的客家教會宗派組織。
演變:巴色(差)會➤崇真會➤崇真會香港區➤香港崇真會➠台灣崇真會
1815年成立「巴色差會」(The Basel Mission),簡稱巴色會。
1816年建立了一所培訓荷蘭和英國宣教士的學校。1828年開始差遣宣教士至各國傳道(1828-2002)。
1847年巴色會差遣瑞典籍牧師韓山明及德籍牧師黎力基來華傳道。
1922年巴色會籌備自立,把治會主權逐漸轉移華人。
1923年2月18日香港的七所巴色教會成立『基督教巴色會香港總會』,聯合七所教會會務。
1924年『巴色會』名稱改為『崇真會』(全名為『中華基督教崇真會』,即為內地的崇真總會),華人信徒脫離對差會倚賴成立崇真會,正式接棒客家福音工作。改名叫崇真會,取其”崇拜真神、崇奉真理”之義。訂立崇真會組織,分為總會、區會及支會等三級。此時香港仍為崇真會屬下的一區,有支會九處。
1926年崇真會總會辦事處設於廣東龍川老隆,成為正式永久會所。
1926-1933年崇真會香港區的支會紛紛建堂和自立。1929年香港區會全區完成自立,惟仍隸屬崇真總會。
1946年崇真總會議決加入“中華信義會”,向教會合一進發。
1951年4月1日內地崇真總會正式脫離巴色會(因內地政局改變),巴色會傳教士由大陸撤退回香港,同時香港區會與內地總會也脫離關係。1952年向港府申請註冊成為一獨立法人團體。
1956年6月7日「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獲准立案成為法定團體,成為正式完全獨立於內地崇真總會的教會組織。
1973年創立「台北基督徒客家聯誼會」,為台灣崇真會的前身,創堂牧師為彭德郎牧師(來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看見向客家廣傳福音的異象,開始向在台北的客家青年傳福音。
1974年7月香港崇真會加入日內瓦世界信義宗聯會(LWF)為會員。
1981年4月25日台灣『台北崇真堂客家教會』成立,由巴色會母會及香港崇真會協助,舉行新堂奉獻禮暨按立彭德郎先生為牧師聖職典禮。後來隨著分堂的開拓,將名稱改為「台灣崇真堂聯會」。
台灣崇真會的前身為「台北客家福音中心」,係由來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彭德郎牧師1973年創立,因聚會人數增多後,有意建置永久堂會而購買台北現址(台北崇真堂),當時因建堂基金不足,恰由巴色會宣教士知悉此客家教會事工後,返報其總會同意經費贊助購堂計畫,同時因彭牧師所創立教會服事對象同屬客家族群,與巴色會互動溝通後,為答謝他們的支持,並為持續關心客家宣教,與全球接軌,持續從事普世客家事工考量,願意延續採用『崇真』名字用於新成立教會名稱,故取名為『台北崇真堂客家教會』。惟本台灣崇真會既不隸屬巴色會,也非香港崇真會的分會,只是服事客家人、向客家族群宣教之理念相同,而於當初創立首間台北市客家教會時認同並沿用此”崇真“為教會名。自此台北崇真會與香港崇真會每年持續互有拜訪會議交流、分享代禱支持客家宣教事工!兩會互不隸屬、但互動交流密切!
1982年1月19日申請核准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教會組織,宗旨係本博愛之精神,傳揚基督教教義,辦理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2000年「基督教客家宣教神學院」成立,現任院長溫永生牧師,為平鎮崇真堂主任牧師(1986至今)。
2010年「台灣崇真堂聯會」正式更名為「台灣崇真會」,至2011年為止,台灣崇真會共有13間教會。
2015年9月30日申請更名為「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崇真會」(原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崇真堂』),該會自1973年創立以及未來的事工方向,首要的宗旨即是「向客家人傳揚福音,進而參與國內、外宣教事工,完成主的大使命」。
2022年11月「基督教竹南崇真堂」新開拓成立,負責牧者為劉晨煜傳道。為台灣崇真會轄下第14間崇真分堂。
發展歷史:
1847年,巴色差會首次派遣瑞典籍傳教士韓山明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1819-1854)及德國籍傳教士黎力基牧師(Rev. Rudolph Lechler,1824-1908)來華傳教。起因於1838年巴色會的印度傳教士克魯基堡(C. Krückeberg)到澳門養病,期間遇到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Gützlaff,1803-1851,1823年加入荷蘭傳道會,後來脱離傳道會成為一名自由傳教士。1831年到澳門任英國東印度公司翻譯。曾七次航行中國沿海口岸,1844年在香港設立漢會,又名福漢會,意為漢人信道得福。他是德國教會傳入華南的開創人。在華曾參與聖經漢譯工作。為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在華活動長達二十年,在傳教、著書、航行、以及參與鴉片戰爭等方面都有積極熱情地參與),對其在中國宣教的工作甚感興趣,因而提議巴色會也派遣傳教士到中國。1846年5月13日巴色差會派韓山明及黎力基來華,同年8月26日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即後來的禮賢會)又決定派柯士德(Heinrich KöSter)及葉納清(Ferdinand Genähr)二人來華協助郭士立傳教。他們一行四人同船於1947年3月19日抵達香港。另有巴陵信義會(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又稱柏林差會)之後派紐曼及韓士柏來中國傳教。當時三個差會合稱『三巴教會』。三巴教會初期有不同的宣教目標,郭士立安排巴色差會負責廣東東部,黎力基專責潮汕地區的潮汕人,而韓山明則負責客家人;巴冕差會負責廣東南部和西部操“廣府話”的中國人;巴陵差會由廣州沿北江向上傳教,於是同時向說客家話及廣府話的中國人傳福音。三巴教會漸漸出現了矛盾,及至義和團事件之後,三巴教會才共同拓展傳教的事宜。
當時西方傳教士來華傳道,困難重重,黎力基在潮汕宣教遭到驅趕,因而決定與韓山明及稍後來華的韋永福(Philipp Winnes)合三人之力以客家人群體為宣教對象,分南、北兩會,南會以香港為基地,專向珠江流域地區傳教,而北會以五華為首,深入粵北以至廣西建立教會。而黎力基則往潮屬南澳地方工作。1851年,韓山明牧師在香港成立客族聚會,多人在其手上受洗。1852年,因來華傳教各差會商量重新劃分對華傳教區域,巴色差會被劃分的區域為客家地區,於是黎力基轉向客家地區傳教。其後布道工作分兩路發展:一路為深圳李朗、布吉、沙頭角等處,由韓山明牧師主持,奠定珠江流域教會之基礎。一路由五華張復興將福音種子帶回五華偏僻之地樟樹一帶散播。從此樟樹遂成為梅江、東江教會之搖籃。
崇真會前身是巴色會,巴色會於1847年差遣瑞典籍牧師韓山明及德籍牧師黎力基來華傳道,至今(2023年)已有176年的歷史了。兩位宣教士來到廣東學習語言後,決定向客家族群傳福音。其中,韓山明僅來華7年便在港離世,卻被視為是「近代宣教史上首位向客家人傳福音的宣教士」。
巴色會兩位來華傳教士(黎力基和韓山明)牧師,主要在廣東客屬(客家話)地區發展教務,之後該會宣教士前仆後繼來此,到1919年時,巴色會差會在華傳教士75人,受餐信徒8193人,在廣東省有130所堂會,並且開設了梅縣德濟醫院(1893年)和河源仁濟醫院(1907年)。當時廣東的客家區域及香港建立近200間堂會,100多間學校,信徒好幾萬人,成為大陸「巴色會」的起源。該會深入到客家地區,對客家語言和客家文化有比較多的研究,對後來客家語文的保存與推廣留有重大貢獻。
1926年當時崇真總會設於廣東老隆,下設有13個區會:香港、李朗、浪口、葵涌、古竹、河源、連平、和平、龍鶴、元紫、五華、興寧、梅縣區。1919年,該會有布道區36個,正式教堂130所,教會職員135人,受餐信徒1874人,辦有國小72所.中學2所。1949年,該會有堂會112處,牧師45人,傳道111人,信徒達21756人。有中學4所,醫院2所,神學院1所。傳教站有17個。另在香港設有救恩書院。
在發展時期,崇真會大力創建禮拜堂,梅縣區、五華、連平、羅崗、和平各區,堂樓相繼建成。各地宣道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基督教崇真會是客籍教會,地處東江、梅江、珠江,轄十四縣一百六十餘座禮拜堂,兩座醫院,一座神學院,四座中學及百餘間國小。
1896年,梅州德濟醫院成立;1904年,梅州黃塘中學成立;1907年,河源仁濟醫院成立,紫金樂道中學成立;1924年,五華黃塘嶺樂賢中學成立;1930年,深圳寶安李朗樂育中學成立。這些教會、醫院、學校規模宏大,需要巨大的資金。又設初級國小5間,完全國小21間,神學院1間。還有義學幾十間。這些教育設施,為國家和教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如學校教育條件優越,師資充足,各門課程齊全,都經精心研究,且有嚴格的校規。所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又如德濟醫院、仁濟醫院及梅州心光盲女院,不但醫治了許多人的肉體痛苦,也醫治了他們心靈的痛苦,使許多人蒙受了上帝的慈愛及耶穌基督的恩光,這實是教會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巴色差會百多年前,抱著「中華歸主」的使命來到遙遠的東方大地,宣教士以他們的愛、忍耐、謙卑、信實等聖靈果子餵養中國信徒,扶助教會的建立發展,他們在十架前的擺上,並沒有白費。今天在內地和香港有多家崇真會延續下來的堂會,有許多忠心愛主的信徒,繼續在中華大地傳福音予未得之人,承傳著昔日來華巴色會先賢的精神。各位崇真人!任務未竟,讓我們一起努力!
〈摘自香港崇真會歷史研究文章:巴色差會文獻「尋寶記」〉
💞在百多年的歲月裏,上帝牽着崇真會穿梭於動盪不安的時代,經歷無數變化。由幾位忠心僕人開始,將救恩從歐洲帶到中國。至後來的百多位忠心宣教士接續傳福音之棒,可見上帝確實愛客家人。崇真會也懷着客家人的刻苦和堅毅不屈的精神,默默耕耘,雖然步伐時快時慢,但上帝仍然帶着崇真會走過更多的歲月,見證祂是掌管歷史的上帝。
〈摘自基督教週報2590期:信道得福 ─從崇真會歷史之始說起〉
💞請我們先要有「認識」,認識歷史,認識前人的工作,認識上帝的靈怎樣感動他們;我們再要有「願意」,願意感動前人的靈,感動我們;我們也要有一番豪情,願意受加倍的感動,多為主作工。
〈摘自香港崇真會官網〉
台灣崇真
台灣崇真會
台灣崇真會的前身為「台北客家福音中心」創立於1973年,創堂牧師為彭德郎牧師(AD1943-2001)。彭德郎牧師來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後因看見向客家廣傳福音的異象,開始向在台北的客家青年傳福音,彭德郎牧師提到上帝用聖經以斯帖記四章14節向他啟示:「要為客家同胞負起傳福音的責任」。台灣崇真會的創立宗旨是「向客家人傳揚福音,進而參與國內、外宣教事工,完成主的大使命」。
1973年,彭德郎牧師從台北溫州街的佈道所,開啟了崇真會的客家福音工作。在幾年之內教會人數增長,受到同為關注客家宣教的香港崇真會與巴色會的支持,於1981年建立現在的台北崇真堂客語教會會堂。
崇真堂以都市教會的力量,投入客庄地區教會的開拓與宣教工作,在1988年以崇真堂聯會的形式聯結各地宣教工作,聯會的教會遍及雙北與桃竹苗的客家地區與都市區,目前共有15個堂點,並且也得到來自美國、香港、韓國等海外差會宣教師的支持、協助教會經營。2010年,聯會為感謝香港崇真會對客家文化與宣教的認同,將組織正式更名為「臺灣崇真會」。
演變:1973台北客家福音中心➤1981台北崇真堂客家教會➤1987台灣崇真堂聯會➤2010台灣崇真會
台灣崇真會的名稱經歷多次的更改才有今天這樣的總會名稱,從原本的獨立教會「台北客家福音中心」,後來接受瑞士巴色差會與香港崇真會的協助,為了答謝此兩會在當初購堂時的金錢資助,因此將名稱改為「台北崇真堂客家教會」(按:台灣崇真會既不隸屬巴色差會,也非香港崇真會的分會,只是服事客家人、向客家族群宣教之理念相同,並且為要持續關心客家宣教,與全球接軌,持續從事普世客家事工,而於當初創立台北市首間客家教會時就認同並採用此”崇真“為教會名。惟台北崇真會與香港崇真會每年持續互有拜訪會議交流、分享代禱支持客家宣教事工),後來隨著平鎮崇真堂、雙和崇真堂的開拓,使得教會開始思考教會的組織架構,於1987年底召開第一次聯會委員會,將名稱改為「台灣崇真堂聯會」,聯會首任會長由邱玉俊長老擔任。爾後台灣崇真堂聯會的教會組織秉持著三個擴展教會的方式:1.聯會自行開拓教會、2.聯會與其他教派團體合作開拓教會、3.接納獨立教會或其他教派團體的教會,於2010.10.24 正式更名為「台灣崇真會」,至2011年為止,台灣崇真會共有13間教會。
台灣崇真會(全名為『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崇真會』,簡稱「台崇會」)的組織設有董事會與委員會,董事會設有9位董事,由9位董事遴選董事長一職,首位董事長由邱玉俊長老擔任;而委員會設有委員若干名,且由委員會之各委員當中遴選會長一職,首任會長由邱玉俊長老擔任。委員會轄下設有會長、書記、會計各一人,且按事工分組為差傳組、傳道組、家庭組、開拓組、兒童組、青年組、行政組、婦女組、禱告組等,各組設組長一名,委員會每半年擇期開會一次;台灣崇真會轄下各自立堂會得選任長老、執事或同工若干名,協助處理教會事務,未自立之堂會則以同工會運作之(基督教台灣崇真堂聯會編,2006:3-6)。
台灣崇真會各堂會的創堂歷史背景簡述
1973年10月7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彭德郎牧師創立「台北客家福音中心」。
1981年4月25日『台北崇真堂客家教會』成立,由巴色會母會及香港崇真會協助,舉行新堂奉獻禮暨按立彭德郎先生為牧師聖職典禮。
1984年7月15日「客宣少年福音隊」在平鎮山仔頂,以「山楓福音小憩」佈道所(隸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心)之名,由神學生葉純谷帶隊開始開拓;同年10月1日起,台北崇真堂接養,改名為「山仔頂崇真堂」,由神學生溫永生接續帶領開拓事工。於1989年4 月16日舉行自立感恩禮拜,並按立溫永生牧師。完成建堂後,於1994年7 月17日舉行十週年紀念及獻堂感恩禮拜。為了擴大與突破,於1999年10月3日舉行「十五週年紀念」時,更名為「平鎮崇真堂」。
1987年台北崇真堂分設雙和崇真堂,目前由余慶榮牧師牧養。
1989年開拓頭份崇真堂。
1989年台北崇真堂黃金湖長老遷居三峽大埔里,當時該地無教會,於是以家庭小組的方式開設聚會,後成立大埔崇真堂,目前由馮聖鈞牧師牧養。
1993年接納由美國效力會所開拓的三義福音中心,是為「三義崇真堂」。
1994年桃園平鎮「山仔頂崇真堂」獻堂。(後於1999年10月更名為「平鎮崇真堂」)
1995年由平鎮崇真堂開拓龍潭崇真堂。
1996年接納美國國際差傳協會(SEND International)宣教士潘天信牧師所設立的中壢客家福音中心,成為中壢崇真堂。(2020年5月1日中壢堂退出台灣崇真會)
1996年與美國國際差傳協會合作開拓新竹「新豐崇真堂」。
1997年10月5日設立楊梅崇真堂,開創時:由彭榮光、蕭淑華牧師夫婦及美國國際差傳協會差派香港謝杏珍宣教士配搭,一起在楊梅客庄服事;並在2003年自立為獨立堂會。第二任:陳聆理、李秀琪牧師夫婦自2004年8月接任迄今。
1998年底成立內壢崇真堂,由香港中華福音使命團宣教師周成牧師牧養。
2006年4月12日為響應客家十年(2005-2014)倍加運動,由平鎮崇真堂與差會合作開拓青埔崇真堂。(惟青埔堂於2018年由平鎮堂交給聯會接管,聯會經評估後目前暫停聚會)
2006年9月中壢崇真堂弟兄出借SOGO附近店面成為福音小站,名為「福音園地」,開設英文班、吉他班及福音查經,2008年1月「福音園地」更名為「基督教六和崇真堂」,成為台灣崇真會第13 間堂會。
2020年七月開拓屏東內埔崇真堂,主要為屏東美和地區的大學、中學和小學及客庄百姓的信主門徒建立。
2022年7月31日「山城崇真堂」成立。前因台中石岡「山城基督教會」長期沒有牧者,由崇真會各堂會牧者輪流支援,後於2022年五月底平鎮堂高文清傳道經由禱告後的感動(家人全力支持)、上帝話語指引(申31:8;啟3:7-8)及屬靈夥伴(長輩)的支持(平鎮崇真堂長執會、崇真同工會通過決議)等印證,而決定前往主責,至此山城基督教會加入台灣崇真會,成為山城崇真堂。(後因開拓理念差異,2023年7月1日山城教會退出台灣崇真會,山城堂暫停開拓)
2022年11月5日苗栗「竹南崇真堂」獻堂,負責牧者為劉晨煜傳道,為第13間堂會。(前因中壢、青埔、山城崇真堂均已退出台灣崇真會,故仍為第13間)
2023年7月2日桃園平鎮「平南崇真堂」獻堂,負責牧者為劉駿杰牧師,為第14間堂會。
2023年12月3日「鶯歌崇真堂」獻堂,負責牧者為高文清傳道,為第15間堂會。
※參考文獻:
- 來到客庄的宣教士:HISGRACE 的【部落格】〈客神/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 《當前客家宣教之分析:以中壢地區客家教會與信徒為對象》,林恩銘,2012.6
- 《從客語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沈曉瑩 2011.12
- 基督教台灣崇真會《崇真會訊》2022.9
- 台灣崇真會的客家情懷(擷取自客家福音協會40周年特刊P48-56)
-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客福簡訊387期第四頁111.07
- 開放博物館
- 香港崇真會《崇真Mission禱告與宣教雙月刊》2019.12
- 靈糧季刊2013冬季號No.26 ,2013.10.13
- 台北靈糧堂客家團契成立,超過150人齊聚要轉化400萬未得之民
- 早期台灣客家教會宣教史話
- 研究客家人信主的障礙及探討有效的宣教策略
- 臺灣客家宣教: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為中心
- 從客語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
- 臺灣客家平面媒體之客家意象分析-以《客福簡訊》為例
開拓感恩
2023年是台灣崇真會50週年,2019年傳道同工月會時,眾牧者討論禱告後決定,從2019年至2023年祈求上帝再次激勵台崇會回到起初上帝宣教拓植的心意,從現在12間堂會拓植到15堂的共議,台崇會將全力拓植三間堂會為目標。
感謝上帝的憐憫,一路帶領我們夫婦(劉晨煜傳道、余瑩瑛傳道)走在客家的事奉道路上,2021年我們夫婦於台北堂四年任期結束之後,開始禱告尋求開拓或回到客庄牧養,上帝對我心中深的感動是:「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5-38)
瑩瑛-領受的經文是:「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至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國必成為強盛。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以賽亞書60:1-22)
我們在尋求等候中,彼此仍對苗栗這個城市有很大的負擔,所以在向幾位牧者分享尋求印證之後,決定在竹南與頭份中間設立福音據點(學校與社區)。感謝上帝蒙牧長們的關心與兄姐代禱及家人支持,一步一腳印,看到上帝恩典與開路幾經分享開拓異象與計劃,蒙台崇會同工會與核心同工代禱與詳談,最後全數通過竹南崇真堂的開拓計劃,同年剛好客神推動鼓勵畢業校友開拓補助計劃,我們也接著申請通過,上帝憐憫,恩上加恩,使得台崇會的開拓之初經費上減輕了許多負擔,這也使得我們夫婦開拓的心志大大被激勵與肯定。
竹南崇真堂領受的異象使命:
異象:向上-敬拜上帝(築壇獻祭)、向內-造就傳承(作主門徒)、向外-傳揚福音(完成大使命)。
使命:轉化城市(苗栗)、進入命定、榮耀上帝。
我們知道開拓之初有許多的挑戰&難處,因為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所以建立個人、家庭祭壇、參與城市祭壇是我們期望持續的事奉基礎。竹南崇真堂需要您的代禱與支持。所以我們將徵召“竹南堂代禱勇士”我們將於每月或是每週在(LINE群組)發出代禱信與近況,我們也將徵召短、中、長有宣教負擔的同工/兄姐(支援A.主日崇拜B.週間探訪C.社區校短宣隊⋯)若你有感動,請與你的牧長提出,或是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會邀請您加入”竹南崇真堂代禱守望群組”,成為我們的代禱勇士,一起在禱告與宣教上成為同工。
上帝對我們講(約書亞記1:9)客語聖經:「愛堅強,愛勇敢!毋使驚,毋好失志;因為你無論到㖠位,𠊎、上主—你个上帝一定會㧯你共下。」
※本文由劉晨煜牧師寫於2022年9月份《崇真會訊》
目前同工團隊:
1.劉晨煜牧師家庭五人;2.羅偉森牧師夫婦;3.陳明珠姊妹(行政)。
我們將從家庭開始,歡迎有負擔的宣教士及或開拓負擔退休牧者,福音移民者家庭,更歡迎教會領袖同工弟兄妹以宣教身份短期或長期支援參與協助我們開拓聖工。
左圖為劉晨煜牧師全家福(摘自劉晨煜FB)
大事記要
2024/01/14
本堂劉晨煜傳道按牧
按牧禮拜於2024/1/14(日)下午3點在竹南佳興里活動中心舉行
2024/01/14
2023/01/01
2022/11/05
開拓感恩禮拜
求主祝福竹南堂能成為榮神益人的堂會,與神同工,得著神所賜的美地
2022/11/05
2022/09/17
首次全教會禱告會
全教會禱告會於9/17開始,每週六下午1:30,首次週六祭壇共有四人
2022/09/17
2022/02/06
首次主日敬拜
竹南崇真堂首次主日敬拜,共九人(含小孩)
2022/02/06
2022/01/05
選定地址
租用苗栗縣竹南鎮維新路462號現址為新堂據點
2022/01/05
2021/10/15
確定開拓竹南崇真堂
通過竹南崇真堂的開拓計劃,決定在竹南設立福音據點
2021/10/15
2021/03/01
禱告尋求
禱告尋求開拓或回到客庄牧養
2021/03/01